
新聞中心
廢水處理中降低COD的意義與低溫蒸發器的應用優勢
在廢水處理領域,降低 COD(化學需氧量)是保障水環境安全與資源循環利用的關鍵環節。COD作為衡量水中有機物含量的核心指標,其數值高低直接關系到水體生態、人類健康及工業生產的可持續性。從生態保護角度來看,若高COD廢水未經處理直接排放,水中微生物會瘋狂分解有機物,消耗大量溶解氧。當水體溶解氧濃度低于 5mg/L 時,魚類等水生生物便會出現呼吸困難,長期處于2mg/L 以下的缺氧環境中,水生生物會大規模死亡,進而打破水生態平衡,導致水體發黑、發臭,形成惡性循環。
從合規排放層面而言,我國《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染物排放標準》(GB18918 - 2002)明確規定,COD排放標準因排放去向、行業和地區而異,工業廢水常見一級A標準為50mg/L、二級標準為100mg/L。企業若無法實現COD達標排放,不僅會面臨高額罰款,還可能被責令停產整改,嚴重影響生產經營。

COD排放標準的剛性約束,一方面通過明確數值要求倒逼企業升級處理技術,如低溫蒸發器憑借高效濃縮能力,能快速將高COD廢水降至達標水平;另一方面通過分級管控實現 “精準治污”,既避免過度治理增加企業負擔,又防止排放失控破壞生態。
在 COD處理技術中,低溫蒸發器憑借獨特優勢逐漸受到關注。傳統蒸發技術通常需要將廢水加熱至100℃以上,能耗高且易導致有機物分解產生二次污染。而低溫蒸發器通過負壓環境,將廢水沸點降至40℃左右,在低溫狀態下實現水分蒸發與固液分離。這一過程不僅能耗較傳統技術降低30% - 50%,還能有效保留廢水中的有機物,便于后續回收利用或集中處理。同時,低溫操作避免了高溫對設備的腐蝕,延長設備使用壽命,降低運維成本。對于高鹽、高 COD的工業廢水,如化工、電鍍廢水等,低溫蒸發器能在去除水分的同時,實現COD的濃縮,大幅減少后續處理量,為企業節省處理成本。



















